同城附近人300一次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_1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明市农业学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2-06-27 作者:教务处 发布者:三明市农业学校 文章来源:原创 阅读 : 1739

一、专业名称代码

1.专业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

2.专业代码:700604

二、入学要求

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是相关轨道交通服务企业。职业面向: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培养安全技术防范、安全检查等工作人员

五、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

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本专业培养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生产管理业务,能熟练操作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设备设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具有较强的服务沟通能力、较强的服务他人意识和常用英语口语交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采取“订单班”培养模式,通过三年的专业课学习,使学生掌握轨道交通基本行车组织知识,客运组织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力,取得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二)人才培养规格

1.人才使用规格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或相关行业一线岗位,从事客运组织、客运安检、动车乘务、高铁乘务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和管理工作。

2.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

主要就业岗位: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站务员、安检员、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票务管理员等工作岗位

相关岗位: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岗位

发展岗位:铁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管理岗位

3.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①基础知识:

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具有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具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精神;

熟练掌握经济应用数学、英语、经济写作等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轨道交通法律法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心理学、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礼仪、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掌握基本礼仪知识与语言运用知识;

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与网络操作知识。

核心知识: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礼仪、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

2能力结构

职业技术能力

具有简单的财务分析、核算的能力;

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及组织协调的能力;

具有正确执行和运用规章解决旅客运输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组织防护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英语会话能力。

职业关键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具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学习能力和对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

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客运信息处理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核心能力:客运服务能力、安全组织防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素质结构

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任感。

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学、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自觉创造美的生活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获取信息的能力及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

知法懂法,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

业务素质

了解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具有从事本专业各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终学习能力;

②具有诚实、自律、进取、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与组织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勇于创新、敢于创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身体心理素质

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高职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

1.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

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培育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3)哲学与人生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 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4)职业道德与法治

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2.语文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3.数学

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在继续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创新意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4.英语

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思维差异,增强国际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5.信息技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吸纳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与学习技能,提高参与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为就业和未来发展莫定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6.体育与健康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体有运动能力,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具备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必备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7.公共艺术

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积累和掌握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健全健康人格,厚植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8.历史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专业技能课程

1.城轨运营安全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运营企业生产部门安全管理规定、危险源识别与控制、通用安全知识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基础内容。

2. 铁路运输服务礼仪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基本要求,强化训练,采用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帮助学生纠正平常不良习惯,通过职业化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服务知识,提升服务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乘务英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问讯处,乘务组等各个列车乘务员岗位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掌握报站、安全注意事项介绍、服务项目介绍、发车词的英文版本等,达到列车乘务员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4.形体礼仪

通过形体礼仪训练塑造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内涵和气质,为今后从事服务行业打下基础。

5.市场营销

本课程学习面广泛,主要要求学生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方面的关系,注重营销理念的培养与学习,比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营销及轨道交通沿线资源开发营销,如房地产、综合商业、广告、通信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心理学

讲授和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心理学问题以及摆在首位的安全问题??纬棠谌荻杂谔岣咴耸淦笠翟惫ぐ踩辽系睦砟詈退匮?/font>,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从而预测和预防运输事故的发生,确保运输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纬淘诮彩谄胀ㄐ睦硌е兜幕∩?详细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心理学的内容及应用: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分析手法,分析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7.演讲与口才

能利用演讲这一有力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能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说服对方,从而完成工作任务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掌握各行业的口才技巧,从而提高专业能力水平。

8.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具有扎实的知识,具备在轨道交通领域从事经营管理的必备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本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9.旅游地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学基础理论,并能运用于指导旅游市场的开拓,旅游资源的?;?,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0.形象塑造与化妆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各种“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能按化妆的基本程序,独立完成妆面修饰及发型修饰,符合职业形象: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富有爱心、责任感和合作的品质,并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为提高学生职业形象的塑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1.普通话

注重实际交流能力培训,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鼓励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12.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本学科主要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路网设计、线路与车站、车辆与供电、信号与通信、运行组织与经营管理、投资效益分析等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常识。

13.咖啡与酒水

通过对课程体系重构,培养目标符合现代企业对职业人的培养要求,通过项目驱动使学生熟练掌握酒水与咖啡服务基本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酒水服务及饮品制作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性。

14.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

培养学生能够了解、掌握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各种处理方法,保障乘客人身安全和列车运行安全。

15.国防教育

通过国防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国防的重要性,理解有国就要有国防,有国防就必须有国防教育的道理,认识保卫和平、保卫祖国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生与忧患,死与安乐”的道理,培养“居安思?!钡墓拦勰?。

16.安检理论与实务

使学生系统掌握安全技术检查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证件检查、人身检查、开箱包检查和物品检查情况处置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基本具备安全技术检查各岗位的工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及今后胜任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顶岗实习

课程目标: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向校外的延伸,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上岗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岗位技能,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正式就业打下基础。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内容: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虚心求教,多动脑、多动手。同时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生产组织管理,技术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程序;接受生产一线的现场锻炼,学习提高岗位知识与岗位技能。

1.学生实习管理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实习单位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必须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学校与企业签定的学生实习协议中,必须要求企业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规,使学生的正当权力得到保护,全程为学生购买相应保险。在实习期间,当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时,实习学生有权向企业管理部门和实习指导教师反映情况。在情况属实而企业未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学生有权拒绝上岗。学生实习期间,如发生重大安全和人身伤害事故、重大违规事件等突发事件,企业和实习指导教师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学校领导,并启动相应预案。

2)学习性原则。学生的实习是实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学生实习单位可由学校统一安排或学生自行联系确定,学生自行联系的实习单位应报学校实训中心核准;实习岗位原则上为本专业对口的或者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相应岗位。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顶岗实习安排,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离开实习单位。

3)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统一的原则。对实习人数较集中的实习点,直接选派教师到实习单位跟踪管理,同时教师可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技能;对安排较分散的实习点,由指导教师采取邮件、QQ、电话联络等方式与实地探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要求每周与学生或实习单位联络不少于1次,实地探访每学年不少于2次。指导老师应将指导过程、指导内容及时做好记录,作为工作考核的依据。

2.学生实习要求

1)实习时间不能少于18周(以实习单位接收日计算),无正当理由不得自行离开实习单位。若由于顶岗实习单位单方面原因,必须上报校内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与顶岗实习单位联系证实后,方可办理相关的离岗手续,并调换到新的顶岗实习单位,不允许先离岗后报告。擅离岗位未经学校同意者,按实习不合格处理。

2)到岗后第一周内将企业的公休日时间或学生的换休时间告知指导老师,以便指导教师抽查指导;至少每周一次通过电话、QQ、短信、网上留言等方式与校内指导教师保持联系。

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参与一切违法犯罪活动。

4)遵守实习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服从实习单位的生产安排,虚心学习,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5)按时、准确、客观、完整地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手册》或专门为汽修专业职能技能岗位编制的《顶岗实习工作单》,并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

6)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及时将《学生顶岗实习手册》或《顶岗实习工作单》交回学校。校内指导教师将以此作为顶岗实习成绩考核依据之一。

3.学生实习成绩考核

1)顶岗实习成绩构成

实习成绩=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60%+校内指导教师评价*40%。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等进行评定。

2)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内容

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素质表现、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评定。

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履行学校相关规定、毕业实习要求表现和《学生顶岗实习手册》或《顶岗实习工作单》填写情况进行评定。

3)成绩不合格者的核定

A.学生凡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实习者,都要有医院证明或书面申请。经实习指导教师审核后报实训中心批准,才能办理请假手续。请假累计时间达到整个实习核定总时间1/3及以上者,实习成绩作不合格处理。

B.凡在实习期间表现较差,未能达到实习计划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日记有明显错误或抄袭行为者,其实习成绩按不合格处理

C.实习期间无故旷工累计时间达到整个实习核定总时间的1/5及以上者,实习成绩作不合格处理。

D.实习成绩不合格,应参加下一届学生相同内容的实习活动,并按学分缴纳重修费用。

4.三明市农业学校学生实习紧急情况预案

1)学生实习中出现人身事故,企业有关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救援,并通知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领导,有关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中断手里的一切事务(放弃休假)赶赴事故现场,配合救援和处理善后事宜。学校各部门主任及司机一律到岗,随时听候安排。

2)学生无故不到实习单位,企业应尽早与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联系,查清情况,酌情作出相应处理,原则上12小时内应查清情况,若24小时情况不明应向学校领导汇报处理。

3)学生实习期间突发疾病,企业有关负责人应立即将学生就近送正规医院治疗,并通知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酌情将情况反映到学校实习管理部门。学生实习期间如发生集体发病、中毒等突发事件,在送医院抢救的同时,要立即通知学校领导处理。

4)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与他人冲突事件,现场所有人员均应主动出面制止和劝解,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企业有关负责人应尽快将情况反映给实习指导教师,并协同学校按有关规定对事件作出处理。

5)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灾难性事件,学生及现场人员应迅速撤离事件现场,不提倡学生在事件中扮演消防员角色,并迅速通知学校相关领导和人员。

6)出现突发事件,学校要立即查明情况,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其它人不能发布有关事件的任何消息。

七、学时安排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纬棠?榘ü不】巍⒆ㄒ导寄芸瘟嚼?,如表1所示;各教学环节所占总学时比例见表2。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安排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1

2

3

4

5

6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40

40


2

2






职业道德与法

40

40


2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

40


2



2




哲学与人生

40

40


2




2



语文

240

240


12

4

2

2

4 



数学

240

240


12

4

2

2

4 



英语

240

240


12

4

2

2

4 



信息技术

160

160


8

4

4





体育与健康

200

200


10

2

2

2

2

2


历史

40

40


2



2 




公共艺术

40

40


2


2





班/团活动

200

200


10

2

2

2

2

2


公共基础课小计

1520










城轨运营安全

160

160


8

4 

4





铁路运输服务礼仪

80

80


4



4




乘务英语

80

80


4





4


形体礼仪

160

20

60

8

2

4 

2 




市场营销

80

80


4





4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心理学

80

80


4



4 




演讲与口才

40

40


2




2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

80

80


4




4



旅游地理

80

80


4





4 


形象塑造与化妆

80

30

50

4





4


普通话

40

40


2


2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80

80


4



4




咖啡与酒水

80

20

60

4





4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

80

40

40

4




4



国防教育

80

80


10

2

2

2

2

2


安检理论与实务

80

20

60

4





4


专业技能课小计

1360










课程课时





30

30

30

30

30


实践环节

军训

30



2

2






技能实训

60


60

30





30


顶岗实习

600


600

30






30 

合计

3570










顶岗实习

600


600

30






30 


合计

3530










 

2 各教学环节占总学时比例

总学时

教学环节类别

授课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2474(未包含顶岗实习)

公共课

904

36.54

1.2:1

入学教育、军训及服务实践周

180

7.2

职业技术课

专业核心课

1050

42.44

专业方向课

170

6.87

综合实训

130

5.25

小计

1350

54.57

理论教学学时

1350

54.57

实践教学学时

1124

45.43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人员结构

构建一支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具“双师”素质(具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经历)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16到1:20之间;专业教师的高、中、初三级职称比例应朝30:50:20方向构建。

2.任职要求

1)专任主讲教师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掌握较好的教学能力;熟悉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流程,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

2)专任实训教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有3年以上相关企业技术岗位工作经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程负责人应具有该课程3年以上任课经验,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有一定的相关企业工作经历。

4)校外兼职教师应具有5年以上相关企业工作经验,为企业技术骨干或担任主管以上职务,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善于沟通与表达;热心教育事业,能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能保证一定的教学时间和精力。

(二)教学资源

各门专业课程结合课程内容需要,优先选用适合教学要求的国家规划教材,其次选择国家规划教材出版单位出版的其他系列教材。对于与地区经济结合紧密,具有浓厚区域特色、企业特色、岗位特色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二次开发、校企合作开发的形式,适时编写校本教材,已供专业教学使用。

各门课程开发配套的电子教案、课件和视频资源,专业课程要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不断补充学校网络学习平台的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入学校的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

(三)教学方法

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根据本专业以“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导向的阶段式”的课程体系构建理念,采取小组项目教学的组织形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地思考任务、独立地制定计划,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作出决策;然后独立地进行准备工作、分析演示、练习训练、最后检查和评价。针对需要小组配合的作业内容,主要采用工学结合、小组教学、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任务、创设情境、引出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解决问题等方式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协作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完成教学目标。

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性强的职业特点,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均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既可以最大程度贴近工作环境,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其他相关课程,为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评价

1.教师的评价

形成较为科学民主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层面由教学督导人员负责听课打分,占30%;专业负责人、各专业教师分别听课,各自评价,最后汇总,占40%;另有还有30%的评价是由学生通过评教完成。最终形成对教师个人教学的评价意见。

2.学生的评价

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紧紧围绕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组成的“多元化”学生质量评价体系。

1)评价标准多样化

将汽修专业课程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试成绩分开计算,实践考试成绩比例大于理论考试成绩,并将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完成作用情况、上课发言、小组协作等作为平时成绩进行考评,学生的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汽修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

2)评价主体多样化

评价主体为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项目教学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后,学生进行自评和组内成员的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师评。

3)评价方式多样化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应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可以结合日常表现、笔试、实践操作、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多次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五)质量管理

为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丰富专业建设成果,需要建立系列的体系制度,包括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和专业建设管理制度。

1.常规教学管理制度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学校和专业两个层面分析为保证教学工作开展,需要建立的相关制度规定。

1)教学管理机构

形成学校、教务处、专业三级分工科学、职责明确的教学管理机构。学校层面有分管副校长负责监督与指导,教务处层面有处室领导进行管理与部署,专业层面有专业负责人具体实施。

2)过程管理方式

形成过程管理,在期初、期中、期末、考试、总结等环节实施抽查,确保教学正常运行。同时配合每周一报制度,教务处、专业组通报每周教学的工作情况。

3)实训教学运行管理

建立《实训室人员岗位职责》、《校内实训室基地管理办法》、《设备安全操作规范》、《实习实训教学规范》、《校外教学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序实施。

2.专业建设保证制度

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也需要相关的保障措施。

1)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在推行情境化教学的背景下,理实界限模糊,为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应建立课程教学效果和专业培养结果的考核,实行目标效果考核,建立实践教学保障制度。

①课程教学效果以项目型考核为主,由课程组制订课程实践技能考核方案,每门课程设计若干个(一般5个左右)考核项目,并尽可能与职业资格证书应会考试相结合。

专业培养结果以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和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为目标,要求中级证书的通过率不少于学生总数的98%,专业对口就业率85%以上。

2)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课程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基础,专业对课程建设应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逐步将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成为优质课程。

①根据专业课程建设的已有基础,对课程建设任务做出年度计划和目标。

②实行课程组制度,确定主干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并在专业带头人和专业主任统一指导下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③课程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并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制定适合本课程教学的课程实施方案。

④按照重点课程、校级优质课程、国家级(省级)优质课程的要求逐年建设并申报,建设一轮完善一轮。

3.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师资队伍素质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从引进和培养两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1)多层次引进不同人才,并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

1/3教师以学历+技能型为主,这部分教师主要引进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作为专业骨干教师承担专业主要建设工作。

1/3教师以学历型为主,这部分教师主要从高校应届生引进,作为储备人才进行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1/3教师以技能型为主,以雇员、聘用等非在编方式从企业一线引进,主要承担实训指导和实践教学建设工作。

此外,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面向社会特别是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有兴趣参与教育事业又由于各种因素无法脱离企业本职工作的人员担任专业的兼职教师。

2)加强内部的培养,对教师个人的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系统培训,从管理上通过绩效考核,强化“双师”结构师资团队的能力互补。

个性化培养:制订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实施师资发展战略,结合专业建设规划对师资数量和结构的要求,根据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师资培养方案,实施新老结合、校企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对于在编教师,针对教师特点不同,帮助每个教师搭建教学、教研、科研平台,发挥各自专长,配合各类管理规定,让教师到省、市进修、下企业锻炼、进一步深造,创造各自的发展领域。

骨干教师培养:制订骨干教师资格标准,明确骨干教师工作职责,提高骨干教师福利待遇,创造学习进修的条件。选拔工作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的教师成作培养对象,加强专业核心队伍建设。

4.校企合作保障措施

校企合作应形成制度化,才能充分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条件。

1)管理机构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其主要职责是:

协调校内各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合作事宜;

负责重大校企合作项目的运作及管理;

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合同管理及统计、总结等工作;

负责对校企合作中校内工作的考核、评价,检查履约实施情况;

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经费的管理;

负责校企合作中的其它事项。

2)主要合作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

企业向学校提供用工信息,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其方式为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按双方共同制订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交替进行。

“订单”合作模式

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现招生、实习、就业联体同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形式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

教学见习模式

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到合作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学习,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顶岗实习模式

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以用人单位为主管理,学校协助管理的方式,校企合作共同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产学研模式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科研开发,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道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共建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梢岳没氐奶跫嘌耙邓刂?、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合作经营校内实训基地

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梢越柚笠瞪度牒图际踔傅迹跎俳逃杀?;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的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3)管理办法

日常管理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每学期末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校企合作工作情况,及时反映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应及时交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登记。

年度效益评价和周期评估工作

校企合作项目应坚持学年度效益评价和周期性评估。

校企合作项目的年度效益评价: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合作项目的利弊考量、人才培养、服务收入、功能利用等情况进行年度效益评价,并按照合同(协议)规定检查合同履行情况,于每学年结束后,以书面形式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校企合作项目的周期性评估:合同期限在3年(含3年)以上的合作项目,合作中期应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周期评估工作,全面审查合同履行情况。

九、毕业要求

1.修完本专业规定的所有课程(包括实践教学),成绩全部合格

2.通过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3.工学交替及顶岗实习考核成绩合格。?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